外孙女,这都是薇薇身上唯一的……活气了。
但这份柔软很快便被更强大的理智覆盖。
她直起身,状似无意地提起:“娘这次来,看相府守卫似乎比往日森严了不少,可是朝中有什么变故?相爷近来可好?”
“他老人家位高权重,可千万别累坏了身子,也别……影响到你们才好。”
她小心翼翼地措辞,将对周彦和朝局的刺探,隐藏在对女儿安危的担忧之下。
何薇薇的眼神依旧空茫。
相爷?朝局?
那些遥远而模糊的词语,在她早已破碎的世界里,激不起任何回响。
柳依依仔细观察着,没有捕捉到任何有效的信息。
她明白了,关于周彦的核心动向,绝不可能再从女儿这里探知分毫。
她心中最后一点利用女儿直接获取情报的念头彻底熄灭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隐晦也更加悲哀的认知:
或许,薇薇现在最大的“价值”,就是作为一个“存在”,让她柳依依有理由频繁出入相府,亲自观察和接触其他人。
她不再追问那些敏感的话题,转而聊起了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家常,声音轻柔,如同哄睡一般。
“对了,听说那个明若雪……近来倒是常在公子身边走动?还生了个两岁大的女儿?”
她看似随意地提起,语气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不平”,“薇薇你才是正室主母,可不能让她越过了你去。”
当“明若雪”这个名字被提及,柳依依敏锐地捕捉到,何薇薇那一直如同死水般平静的睫毛,极其极其轻微地颤动了一下。
握着被角的手指,也下意识地收紧了。
虽然依旧没有言语,但这细微的反应,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柳依依心中了然。
她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如同一个真正关心女儿的母亲那样,开始絮絮叨叨地说起天华剑宗的“近况”。
仔细询问何薇薇的饮食起居,甚至亲自看着她喝下了汤药。
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母性的温柔,每一个眼神都饱含着“担忧”,但她的内心深处,却始终保持着冰冷的清醒,将所有的观察和推断一一记下。
一个时辰后,柳依依“恋恋不舍”地起身告辞。
“薇薇,娘过些时日再来看你。你……要好好保重自己,为了……为了孩子。”
她最后叮嘱道,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不舍”。
……
而就在此时,相府内院的一条抄手游廊下。
周珣恰好从另一处处理完事务回转,远远地看到了柳依依从静心苑方向走出来。
他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身体半隐在廊柱的阴影里,目光带着几分审视,落在了那个正缓步离去的背影上。
柳依依的仪态无可挑剔,步履间带着宗门女眷特有的端庄,脸上那尚未完全散去的“愁容”和眉宇间那恰到好处的“担忧”。
任谁看了,都会觉得这是一个为女儿心碎神伤的慈母。
然而,周珣看着,却没来由地感到一阵……说不出的违和感。
虚伪。
这个词极其突兀地跳进了他的脑海。
他皱了皱眉,对自己这个念头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他记得,当初在何薇薇“出事”之后,这位丈母娘可是表现得“深明大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默许”甚至“促成”了这桩婚事的。
那时,他甚至觉得,这位柳夫人是个看得清形势、懂得取舍的“聪明人”,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可现在……看着她那副“忧心忡忡”的模样,他却总觉得像是在看一出精心排演的戏。
那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精明和冷静,与脸上那过分饱满的“悲伤”形成了某种刺眼的反差。
真是讽刺。
周珣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冷笑。
第316-322章:辩心
北境的风雪终究被甩在了身后。
自断风山一役又过一月,塞外的凛冽渐渐被江南的温润取代。
陈卓与凌楚妃并未在北羌事了后立刻动身,而是留在北境营地,又仔细调养了一个月。
得益于《启天诀》的玄妙和凌楚妃不计代价的“圣莲濯”本源滋养,陈卓那几乎濒死的重伤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
虽然距离巅峰状态尚有一段距离,内腑深处厉寒川那阴损剑意留下的隐患也非一日之功可除,但至少行动无碍,真元也恢复了七八成。
更重要的是,心境在经历了那场生死考验和雪夜定情后,变得前所未有的沉稳和坚定。
凌楚妃的状态也好了许多。
白日厉寒川留下的伤势和寒毒,在《圣莲濯》的自行运转下逐渐化解,只是那次为了救陈卓而过度透支本源,让她偶尔还会感到一阵虚弱,脸色也比往日略显苍白。
二人深知,无论是陈卓体内未清的隐患,还是凌楚妃暂时的虚弱,都需要时间静养。
然而黄彩婷的婚期将近,江南道鱼龙混杂,远比北境单纯的军事对峙要复杂得多,危机四伏。
出于谨慎,也出于对陈卓安危的考量,凌楚妃在出发前,便已通过天策府的秘密渠道传讯回天都,从府中抽调了已经有过多次合作、绝对可靠的神念境供奉——柳元,先行一步抵达江南接应。
有这位经验丰富、实力强横的前辈暗中守护,此行当可确保万无一失。
于是,在距离黄彩婷大婚尚有半个多月的某个烟雨蒙蒙的初春时节,陈卓与凌楚妃,以及隐于暗处的柳元,终于踏入了这片不同于北境酷寒、却弥漫着另一种湿润而暧昧气息的江南水乡。
江南道的临江城,烟雨阁附近那家名为“听雨轩”的茶楼,二楼雅间,凭栏可观街景。
窗外,细雨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但这份柔软很快便被更强大的理智覆盖。
她直起身,状似无意地提起:“娘这次来,看相府守卫似乎比往日森严了不少,可是朝中有什么变故?相爷近来可好?”
“他老人家位高权重,可千万别累坏了身子,也别……影响到你们才好。”
她小心翼翼地措辞,将对周彦和朝局的刺探,隐藏在对女儿安危的担忧之下。
何薇薇的眼神依旧空茫。
相爷?朝局?
那些遥远而模糊的词语,在她早已破碎的世界里,激不起任何回响。
柳依依仔细观察着,没有捕捉到任何有效的信息。
她明白了,关于周彦的核心动向,绝不可能再从女儿这里探知分毫。
她心中最后一点利用女儿直接获取情报的念头彻底熄灭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隐晦也更加悲哀的认知:
或许,薇薇现在最大的“价值”,就是作为一个“存在”,让她柳依依有理由频繁出入相府,亲自观察和接触其他人。
她不再追问那些敏感的话题,转而聊起了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家常,声音轻柔,如同哄睡一般。
“对了,听说那个明若雪……近来倒是常在公子身边走动?还生了个两岁大的女儿?”
她看似随意地提起,语气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不平”,“薇薇你才是正室主母,可不能让她越过了你去。”
当“明若雪”这个名字被提及,柳依依敏锐地捕捉到,何薇薇那一直如同死水般平静的睫毛,极其极其轻微地颤动了一下。
握着被角的手指,也下意识地收紧了。
虽然依旧没有言语,但这细微的反应,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柳依依心中了然。
她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如同一个真正关心女儿的母亲那样,开始絮絮叨叨地说起天华剑宗的“近况”。
仔细询问何薇薇的饮食起居,甚至亲自看着她喝下了汤药。
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母性的温柔,每一个眼神都饱含着“担忧”,但她的内心深处,却始终保持着冰冷的清醒,将所有的观察和推断一一记下。
一个时辰后,柳依依“恋恋不舍”地起身告辞。
“薇薇,娘过些时日再来看你。你……要好好保重自己,为了……为了孩子。”
她最后叮嘱道,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不舍”。
……
而就在此时,相府内院的一条抄手游廊下。
周珣恰好从另一处处理完事务回转,远远地看到了柳依依从静心苑方向走出来。
他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身体半隐在廊柱的阴影里,目光带着几分审视,落在了那个正缓步离去的背影上。
柳依依的仪态无可挑剔,步履间带着宗门女眷特有的端庄,脸上那尚未完全散去的“愁容”和眉宇间那恰到好处的“担忧”。
任谁看了,都会觉得这是一个为女儿心碎神伤的慈母。
然而,周珣看着,却没来由地感到一阵……说不出的违和感。
虚伪。
这个词极其突兀地跳进了他的脑海。
他皱了皱眉,对自己这个念头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他记得,当初在何薇薇“出事”之后,这位丈母娘可是表现得“深明大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默许”甚至“促成”了这桩婚事的。
那时,他甚至觉得,这位柳夫人是个看得清形势、懂得取舍的“聪明人”,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可现在……看着她那副“忧心忡忡”的模样,他却总觉得像是在看一出精心排演的戏。
那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精明和冷静,与脸上那过分饱满的“悲伤”形成了某种刺眼的反差。
真是讽刺。
周珣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冷笑。
第316-322章:辩心
北境的风雪终究被甩在了身后。
自断风山一役又过一月,塞外的凛冽渐渐被江南的温润取代。
陈卓与凌楚妃并未在北羌事了后立刻动身,而是留在北境营地,又仔细调养了一个月。
得益于《启天诀》的玄妙和凌楚妃不计代价的“圣莲濯”本源滋养,陈卓那几乎濒死的重伤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
虽然距离巅峰状态尚有一段距离,内腑深处厉寒川那阴损剑意留下的隐患也非一日之功可除,但至少行动无碍,真元也恢复了七八成。
更重要的是,心境在经历了那场生死考验和雪夜定情后,变得前所未有的沉稳和坚定。
凌楚妃的状态也好了许多。
白日厉寒川留下的伤势和寒毒,在《圣莲濯》的自行运转下逐渐化解,只是那次为了救陈卓而过度透支本源,让她偶尔还会感到一阵虚弱,脸色也比往日略显苍白。
二人深知,无论是陈卓体内未清的隐患,还是凌楚妃暂时的虚弱,都需要时间静养。
然而黄彩婷的婚期将近,江南道鱼龙混杂,远比北境单纯的军事对峙要复杂得多,危机四伏。
出于谨慎,也出于对陈卓安危的考量,凌楚妃在出发前,便已通过天策府的秘密渠道传讯回天都,从府中抽调了已经有过多次合作、绝对可靠的神念境供奉——柳元,先行一步抵达江南接应。
有这位经验丰富、实力强横的前辈暗中守护,此行当可确保万无一失。
于是,在距离黄彩婷大婚尚有半个多月的某个烟雨蒙蒙的初春时节,陈卓与凌楚妃,以及隐于暗处的柳元,终于踏入了这片不同于北境酷寒、却弥漫着另一种湿润而暧昧气息的江南水乡。
江南道的临江城,烟雨阁附近那家名为“听雨轩”的茶楼,二楼雅间,凭栏可观街景。
窗外,细雨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