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封建朝廷和明清两代一样,对于进士及第者是非常优待的,
首先就是不用进行考试就直接进入翰林院当庶吉士,状元会被授予从六品的修撰、
榜眼和探花则被授予正七品的编修,尽管这个时空的封建王朝的仕途还没有到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内卷程度,但翰林院庶吉士成为宰相的
几率要明显大于蒙荫官,因此有着储相的别称。
官员理论上是三年一升迁,两夏的时期吏部对官僚考评的时间正是会试结束
后的三个月,实际上能享受这种待遇的官员很少,否则进士各个都能凭借熬的方
式当上宰相了,绝大多数进士都是以五品官的身份致仕。
状元、榜眼和探花作为科举系统的翘楚,自然会受到当朝皇帝的另眼相待,
作为壬戌科的状元,王嗣璁的座主就是三年一升,六百一十二年时得了吏部优的
考评升为正六品官,六百一十五年为从五品,六百一十八年为正五品,六百二十
一为从四品,六百二十四年为正四品,六百二十七年时为从三品,六百三十年时
为正三品,六百三十三年时为从二品,六百三十六年时为正二品。
两夏确实有一品的官职,但一品都是三公三孤三少之类的荣誉官衔,一般给
那些年事已高,快要致仕的大佬,正二品其实就是两夏官僚制度的顶点了。
两夏的中央制度是三省六部,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的首脑作为文官系统的
顶点便是正二品,但两夏实行的乃是群相制而非单相制,只要官职中带有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的便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称谓由三个部分组成,「同」表
示视同、参同、共同,「中书门下」指的是中书省和门下省,这两个机构朝是中
央的决策机构,尚书省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上级,属于执行机构,做事从来都
是先有决策后有执行,所以三省中以中书门下为尊,「平章事」意味着商量处理
国事,因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含义是,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主官一样,主持
处理国事,简称为平章事。
状元宰相,这种组合其实很是罕见的,王嗣璁上辈子所生活的炎黄大地在封
建时代一共诞生了五百九十二名科举文状元,做到宰相的仅有四十五人,连百分
之十的概率都不到,王嗣璁的座主从夏纪六百二十七年时便为平章事,当了快十
年宰相的状元郎此时却被她的好学生压在身下用阳具疯狂的鞭挞!
是的,夏纪六百零九年壬戌科的状元是个女郎!
女状元,女宰相,女教师,三者合一,王嗣璁他能不兴奋嘛!?
对于女子能参加科举这件事情王嗣璁是一点也不惊讶,已知此方世界的女子
可以修炼内力这种战力增幅器,而暴力又是秩序的元要素,由此就能推出一个结
论,那就相较于另一个炎黄时空的同性此时空的女性乃是秩序建立与维护过程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还有凭借军功位列开国功臣的奇女子,正是得了这些勇攀
尸山顶峰与畅游血海深渊同性的背书,这方世界的女子才能去参加人身危险大幅
度下降的文试科举,另一个炎黄因为没有内力这种可以极大程度降低男女之间武
力的玄学力量,女子就被隔绝于科举之外,女状元更是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
女进士这个群体很尴尬的,这个炎黄世界的女性固然因为内力而拔高了地位,
但农业时代终究不是性别解放的工业时代,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嫁人生子才
是女性的最终归宿。
自庆朝已降,朝廷允许女性参加科举但不代表就没有其他方面的限制,在诸
如身家清白等基础上加了年龄与婚姻的限制,女子年过三十不中进士者则不许再
考,而男性就没有这个限制,可以活到老考到老。
再者为了防止女进士以肉身作为晋身之资,庆朝特意申明女性只有在未婚或
是夫婿为赘婿的情况下才能参加科举,赘婿乃是处于封建时代鄙视链末端的存在,
彼炎黄世界从秦汉到隋唐,赘婿都是末等公民,与犯罪官吏、逃亡人员、商人地
位差不多,这个炎黄世界也差不多,故稍微有点骨气的男人都不会去当赘婿,丢
不起那个人!
庆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也是这个思路。
同时朝廷也不会因为性别就对女进士有所优待,强制规定女进士的录取比例,
女性举子想要和男性举子一起卷就要付出更多的艰辛,王嗣璁曾经对两夏的登科
录进行了一次统计:两夏一共进行了一百八十八次科举,女进士仅占进士总数的
百分之六点七三,状元更是可怜的只有四名,连零头都不到。
王嗣璁是在夏纪六百零九年四月十八这天从父母那里知晓了自己未来座主的
名字,昨天是他大伯的婚宴,今天开始整个国公府就消停不少,他就被便宜母亲
抱在怀里,竖着耳朵听二老的聊天,世间绝大多数的信息都是通过公开途径得到
的,而且是无法隐瞒的,比如说今年壬戌科的状元就是个女郎,名字也煞是好听:
华嫦箐。
此方炎黄世界和王嗣璁上辈子所生活的彼炎黄世界的封建时代有着极高的相
似度,夏不仅是地理词汇还是一个文化词汇: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
之美,谓之华,就像炎黄并称,华夏也是一种并称,古籍中将「华」与「夏」二
字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
按照五德之说,两夏是木德,五德均有对应的颜色,木德尚青,火德尚赤,
土德尚黄,金德尚白,水德尚黑,故夏朝又称为青夏,任何一个皇帝都希望自己
所统御的国家天长地久,最好能万世不灭。
夏武明身为一国之君不可能不知道前面诸朝的国祚之数,彼时后夏已经屹立
于此方炎黄大地之上二百六十四载,很迫近三百年这个封建王朝的大限了。
华,夏也,嫦箐,长青也,合起来不就是华夏长青吗?寓意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
首先就是不用进行考试就直接进入翰林院当庶吉士,状元会被授予从六品的修撰、
榜眼和探花则被授予正七品的编修,尽管这个时空的封建王朝的仕途还没有到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内卷程度,但翰林院庶吉士成为宰相的
几率要明显大于蒙荫官,因此有着储相的别称。
官员理论上是三年一升迁,两夏的时期吏部对官僚考评的时间正是会试结束
后的三个月,实际上能享受这种待遇的官员很少,否则进士各个都能凭借熬的方
式当上宰相了,绝大多数进士都是以五品官的身份致仕。
状元、榜眼和探花作为科举系统的翘楚,自然会受到当朝皇帝的另眼相待,
作为壬戌科的状元,王嗣璁的座主就是三年一升,六百一十二年时得了吏部优的
考评升为正六品官,六百一十五年为从五品,六百一十八年为正五品,六百二十
一为从四品,六百二十四年为正四品,六百二十七年时为从三品,六百三十年时
为正三品,六百三十三年时为从二品,六百三十六年时为正二品。
两夏确实有一品的官职,但一品都是三公三孤三少之类的荣誉官衔,一般给
那些年事已高,快要致仕的大佬,正二品其实就是两夏官僚制度的顶点了。
两夏的中央制度是三省六部,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的首脑作为文官系统的
顶点便是正二品,但两夏实行的乃是群相制而非单相制,只要官职中带有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的便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称谓由三个部分组成,「同」表
示视同、参同、共同,「中书门下」指的是中书省和门下省,这两个机构朝是中
央的决策机构,尚书省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上级,属于执行机构,做事从来都
是先有决策后有执行,所以三省中以中书门下为尊,「平章事」意味着商量处理
国事,因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含义是,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主官一样,主持
处理国事,简称为平章事。
状元宰相,这种组合其实很是罕见的,王嗣璁上辈子所生活的炎黄大地在封
建时代一共诞生了五百九十二名科举文状元,做到宰相的仅有四十五人,连百分
之十的概率都不到,王嗣璁的座主从夏纪六百二十七年时便为平章事,当了快十
年宰相的状元郎此时却被她的好学生压在身下用阳具疯狂的鞭挞!
是的,夏纪六百零九年壬戌科的状元是个女郎!
女状元,女宰相,女教师,三者合一,王嗣璁他能不兴奋嘛!?
对于女子能参加科举这件事情王嗣璁是一点也不惊讶,已知此方世界的女子
可以修炼内力这种战力增幅器,而暴力又是秩序的元要素,由此就能推出一个结
论,那就相较于另一个炎黄时空的同性此时空的女性乃是秩序建立与维护过程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还有凭借军功位列开国功臣的奇女子,正是得了这些勇攀
尸山顶峰与畅游血海深渊同性的背书,这方世界的女子才能去参加人身危险大幅
度下降的文试科举,另一个炎黄因为没有内力这种可以极大程度降低男女之间武
力的玄学力量,女子就被隔绝于科举之外,女状元更是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
女进士这个群体很尴尬的,这个炎黄世界的女性固然因为内力而拔高了地位,
但农业时代终究不是性别解放的工业时代,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嫁人生子才
是女性的最终归宿。
自庆朝已降,朝廷允许女性参加科举但不代表就没有其他方面的限制,在诸
如身家清白等基础上加了年龄与婚姻的限制,女子年过三十不中进士者则不许再
考,而男性就没有这个限制,可以活到老考到老。
再者为了防止女进士以肉身作为晋身之资,庆朝特意申明女性只有在未婚或
是夫婿为赘婿的情况下才能参加科举,赘婿乃是处于封建时代鄙视链末端的存在,
彼炎黄世界从秦汉到隋唐,赘婿都是末等公民,与犯罪官吏、逃亡人员、商人地
位差不多,这个炎黄世界也差不多,故稍微有点骨气的男人都不会去当赘婿,丢
不起那个人!
庆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也是这个思路。
同时朝廷也不会因为性别就对女进士有所优待,强制规定女进士的录取比例,
女性举子想要和男性举子一起卷就要付出更多的艰辛,王嗣璁曾经对两夏的登科
录进行了一次统计:两夏一共进行了一百八十八次科举,女进士仅占进士总数的
百分之六点七三,状元更是可怜的只有四名,连零头都不到。
王嗣璁是在夏纪六百零九年四月十八这天从父母那里知晓了自己未来座主的
名字,昨天是他大伯的婚宴,今天开始整个国公府就消停不少,他就被便宜母亲
抱在怀里,竖着耳朵听二老的聊天,世间绝大多数的信息都是通过公开途径得到
的,而且是无法隐瞒的,比如说今年壬戌科的状元就是个女郎,名字也煞是好听:
华嫦箐。
此方炎黄世界和王嗣璁上辈子所生活的彼炎黄世界的封建时代有着极高的相
似度,夏不仅是地理词汇还是一个文化词汇: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
之美,谓之华,就像炎黄并称,华夏也是一种并称,古籍中将「华」与「夏」二
字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
按照五德之说,两夏是木德,五德均有对应的颜色,木德尚青,火德尚赤,
土德尚黄,金德尚白,水德尚黑,故夏朝又称为青夏,任何一个皇帝都希望自己
所统御的国家天长地久,最好能万世不灭。
夏武明身为一国之君不可能不知道前面诸朝的国祚之数,彼时后夏已经屹立
于此方炎黄大地之上二百六十四载,很迫近三百年这个封建王朝的大限了。
华,夏也,嫦箐,长青也,合起来不就是华夏长青吗?寓意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