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H小说 > 仙母种情录 > 【仙母种情录】(6~9)

【仙母种情录】(6~9)

热门推荐:
出一片阴影。

  再往里瞧,村子靠近山体的那一侧已被泥土掩埋,应是山体滑坡所致。

  看起来,这座小山村是遭了天灾,许是连绵暴雨导致村后的土山泥泞不堪,
土质愈发疏松,滑落掩埋了小半个村子,村民不得不逃离了此处,以致田荒草长,
道生杂莠。

  娘亲说此处是她的故地,看来娘亲并非一直隐居于葳蕤谷。

  不过想来也是,娘亲对擒风卫有所知晓,以此来看,至少二者是有过交集的。

  只是不知娘亲是因何事隐居葳蕤谷,为了养育我成人?

  还是……为了与父亲双宿双飞?

  想到此处,我竟然对素未谋面的父亲有了一丝嫉妒,随即又暗中自嘲道:
「想什么呢?那可是你的父亲啊……「我摇了摇头,放下这莫名其妙的念头,走
向了正仰望着青葱树冠的娘亲,白袍垂地,窈窕身姿隐约可见。

  「娘亲,这里是?」「白英村。」娘亲顿了顿,又补充道,「娘与你父亲初
见的地方。「小村的名字倒是毫不意外——刚才道旁的石碑已经教我猜到,但这
里竟是父母初见之地,却是非我所能预料。

  不过紧接着我又疑窦丛生,父母在这个小山村相遇,难道父亲只是个普通的
田舍郎?以如此平平的出身和的见地,如何能够与仙子谪凡般的娘亲喜结良缘?

  不对啊,娘亲曾说过父亲是天下第一的大英雄,应该不会是普通人家。

  是了,娘亲只说是二人初见,并未明言父亲乃是土生土长的农户。

  或许是两人机缘巧合之下云游至此一见倾心,又或许父亲是才高八斗隐居于
此,与娘亲相遇后出山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此中隐情,不知者甚多,我还是不要胡乱猜测为妙。

  说起来,这还是娘亲第一次主动提起父亲,看来此地确实让娘亲睹物思人、
触景伤情,娘亲眉宇间弥漫着淡淡的哀思。

  「物换星移几度秋,竹环隐谷避世愁。残躯再入人间地,已报故园变废楼。

  「娘亲随口所吟的诗饱含着物是人非的厌世之感,听来过于哀凄,我不由得
开口道:「娘亲,你这么美,怎么能是残躯呢?得改成仙躯。」娘亲的桃花眸中
泛过一丝笑意与欣慰,语气却仍旧古井无波:「莫哄娘开心。」我只得吐吐舌头,
小声嘀咕道:「孩儿又没说假话……」语未毕,娘亲已自顾自从树下离去,在颓
圮的土屋间游弋,走走停停,似乎在回忆旧事。

  我对这白英村的荒址殊无兴趣,便站在原地,看着娘亲一袭白衣在黄土破屋
间穿梭,为肆意生长的杂草芜从带来了诗情画意。

  娘亲并未久留此地,转了一圈之后,恢复了古井无波,带我原路返回了。

  老杨见了我们也没多问,迎上马车之后照旧赶路。

  此后的路途,娘亲却再也没看过窗外了,看来荒村之行已了却娘亲的一桩心
事。

  随着暮色微微,窗帘外的光亮渐渐减弱,正在赶车的老杨开口道:「仙子,
百岁城到了。「?

              第八章 百岁拂香

  我掀开就近的窗帘,探头向前方望去。

  晚风迎面而来,马车正在官道上驰骋,碎石黄泥交织,却并不颠簸。

  前方数十丈处是一座高大的县城,城墙以黄土夯筑,几条官道汇聚于一体,
直通城门,还有不少车马行人陆续进出。

  「百岁城?难道这城建了百年吗?」城池的图貌,与我在书卷上所见倒是相
差不大,但这名字属实有些古怪。

  「柳公子有所不知,这百岁城原本名为白水城,后经先帝赐名为『百岁』,
才改做如今的名号。「老杨倒是耳朵灵敏,径直接口,为我解惑,」光纯十二年,
白水知县上祥瑞疏言道,县内有一叶姓长寿者,神武元年出生,历神武、泽天、
昭元、光纯四朝,寿数已达一百零八,正合天罡地煞之数,乃上天嘉奖我朝治世
有方,是以赐民长寿。

  「先帝深以为然,特下诏书,改了『白水城』为『百岁城』,又给那叶姓老
人赐名『百龄』,字『长命』,已成了民间一段佳话。「」哦,原来如此,多谢
老先生解惑。「听完杨姓擒风卫的一番话,我道谢一句,回到车内,才将眉头皱
起。

  祥瑞之事,自古以来屡见不鲜,不同的是在上古年间的神话传说中,此乃圣
人降世伴生的异象;而王朝史书上记载的祥瑞则是臣子进献,不少都是光怪陆离
且牵强附会,如麟凤五灵、白狼赤兔、苍鸟青雉等等。

  倘若将罕见的飞禽走兽类称为祥瑞,也算确有其事,但麟凤五灵却是毋庸置
疑的弄虚作假,这不言自明。

  凡属明理之人,俱知不过是臣子借稀罕之物、假祥瑞之名,以娱圣心罢了—
尤其王朝末年,诸地进献的祥瑞如过江之鲫,君臣之属自欺欺人,细思之下,祥
瑞反倒成了亡国之兆。

  其实,玄武王朝太祖深明其害,禁绝文武百官进献祥瑞,敢冒此大不韪者褫
夺职禄,后世子孙永不录用。

  也不知是哪位皇帝,又开了朝贡祥瑞之先例,真可谓是悖叛祖训、忤逆先帝。

  当然,这番话不足为外人道——尤其是在这杨姓擒风卫面前,他身为朝廷谍
报机构的一员,必然不会视而不见、放纵轻忽。

  老杨继续赶车,娘亲与我一样,将小窗帘子挂起,静静观察着外头。

  城门高大宽敞,可供三五辆车马同进同出,却仅有几个身披甲胄的小兵,心
不在焉地戍卫着,进出车马行人皆不检查。

  过了城门区域,街道陡然变窄,行人稀疏,仅能容一车半马通行,两侧房屋
密集紧挨,或掩或开,有些似是商户的店家也随着日渐西沉而打烊了。

  沿着街巷缓缓前进,一路上掠过了似是菜市、灯市、城隍庙以及客栈等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
【1】【2】【3】【4】【5】【6】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