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紧接着,父亲给我讲了两个爷爷从小训练他的方式,我就立刻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
比如,在父亲小时候,他所住的村子的村委会在每两周的时候会给每家每户发两瓶牛奶,到了发放那天早上,爷爷会在早上五点的时候,用扫帚柄把父亲揍醒,让父亲揉着屁股去村委会门口等着,等村委会六点钟一开门,先会拿两瓶牛奶交给父亲;等到差不多这一天到晚快结束的时候,乡亲邻里肯定会有好事者,会对父亲或者爷爷问一句“何家的爷俩,取没取牛奶啊”,父亲每次都会回答“还没来得及”,这样的话赶去去牛奶的,就会帮着父亲和爷爷多拿两瓶牛奶回来;因为爷爷早就清楚实际上村里的牛奶足够多,村里的干部又疏于记录,这样的话,每半个月父亲和爷爷两个人就会有四瓶牛奶喝,四瓶的量又不至于太明显,使得邻居街坊看到了向村政府举报;
再一个,就是爷爷逼着上了小学之后的父亲在每学期开学之前,提前预习每一门学科的三章内容,于是父亲在课堂上表现得出色,父亲便在每学期都是班级里铁打不动的学习委员——那时候的乡村教师都会拿到县教育局统一编写的教案,每一章所对应的作业也都是教育局大员们早就安排好的,教室们自己却不会别出心裁留作业,于是父亲便会提前把预习过的三章的作业预先完成;所以每次临近期末的时候,父亲总有比其他孩子多余的时间,去下地帮着爷爷务农活,也有更多充裕的时间去玩。
“我的天!爷爷可真是个可怕的人……当年在野党的那位戴老板,也是这么训练的爷爷么?”
“哈哈,可能类似吧,但是应该更残酷……你爷爷陪爸爸在一起的时间,总共加一起也不是很多,他确实是个很可怕的男人,但我也能感觉得出来,他其实也是个心思细腻的温柔男人。”父亲说道。
在父亲还很没上国中的时候,爷爷就逝世了,但是爷爷教导父亲的行为模式一直影响父亲到现在,在自己负责独立采访的时候如此,在调查马家媳妇的远房亲戚这件事上也是如此:父亲在自己的笔记上写的是“计划去寻找马家媳妇的远亲”,然后被叶莹知晓后威胁父亲帮她做事;但实际上,父亲已经拜会过了那位马家媳妇的亲戚——那位跟曹女士可不是一般的亲戚,而是曹女士的妹妹。
“马家儿媳的妹妹?她居然还有个妹妹?——好像在J县H乡的派出所资料里都没有记载,您是怎么知道的?”
父亲看着我,微笑着问道:“秋岩,你看过的那个资料,是雪平自己搜集的对吧?那些东西应该都是记录在你们警务系统的网络数据库里的,是不是?”
“嗯,没错。”
“网络这东西确实全能,但并不是万能的,存储在数据库里的东西也可能会被抹杀、会被篡改,甚至可能会被遗漏。全省的警察机关开始普及计算机应用,大概是在三十年前,J县下辖的各个乡镇网络化办公的历史不超过十五年,很多资料都是后期补充的;可是,关于马家儿媳的家庭资料,是在六十一年前进行录入的,而且全的都是纸质记录档案——这就是问题了:恐怕着六十一年前的资料要么是被人疏忽,要么是过了当初定义的时效性,所以一直没有被人予以重视,自然也没被录入到网络数据库里。等到我发现的时候,那本资料夹上面都积满了黄土,上面的字都褪色了,任一般人想要调查,估计根本差不到;而且如果不是我去走访H乡的时候,正好遇到他们派出所要变卖废品,我一时好奇去废品堆里翻了一遍,才把这些档案翻出来的;要不是如此缘巧合,估计那曹女士还拥有一个妹妹的事情,恐怕是要永远被人遗忘了。”
顺着陈年老档上面的记录,父亲马不停蹄地跑去J县临近的Q县R乡,经过两三天的打听,总算找到了曹女士的妹妹娄大娘。
“曹女士的妹妹,姓娄?”我觉得这事情竟有些可笑。
“同母异父。曹女士刚出生的时候,往上一辈的两位老人家就闹离婚了,不久后曹女士的母亲再婚。”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想了想,对父亲问道,“那这算不算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位娄大娘的存在的原因?”
父亲摇了摇头。
因为家里穷苦的缘故,曹女士从小其实很宠爱自己的这个异姓亲妹妹,娄大娘也是个挺不错的人,自然也很尊敬自己的姐姐。但在曹女士18岁、娄大娘14岁那年,村子里干旱闹了饥荒,姐妹俩没办法,只得通过抓阄的方式,来选择哪一个被送到大户家的智力缺陷儿子做媳妇换粮食,哪一个被送到工厂里当学徒赚钱养家——当然,作为知道后来事情的我,很清楚这个抓阄的结果。
“娄大娘的老伴,应该就是那大户家儿子吧?”
“嗯。说对了。那老哥哥今年65,白白胖胖的,就是说话语无伦次、耳力也不好。好在娄大娘的几个子女都很健康,并没有受到那老哥哥的遗传。”
我想了想,对父亲问道:“那这算不算是姐妹俩分开的原因。”
“也不是。抓阄这种下三滥的东西,没把姐妹俩分开,反倒是让姐妹俩更亲近了。那时候曹女士刚进入工厂做学徒,总会受到一些资历较深的女职工的欺负,娄大娘那时候会经常给曹女士送饭菜,还会带着曹女士跟一个男职工一起找工厂厂长告状呢!”
“哦……”我答应道,但是深感这个事情有些反常:按照正常情况下,换做任何一对姐妹遇到这种困境,肯定是被送去给残障少爷当媳妇的那一个会怨恨另外一个,而娄大娘居然依旧跟曹女士关系亲密……这娄大娘的心理素质和无私奉献精神也确实太过硬了。
“随后过多久,曹女士也嫁人了吧?”
“也没那么快,八年之后曹女士才嫁人,嫁给的正是之前我说的那个,会经常去跟曹女士姐妹一起跟厂长告状申冤的那个工友。”
“等会儿——爸,您说的,是马家的那个儿子?”
“对,就是这么巧。按照娄大姐话里话外的意思,那个马家儿子,从小跟他们姐俩的关系就不错。”
“从小就是相识……但是曹女士和马家儿子结婚,竟然还用了八年的时间……”我自言自语道。
“我好奇的也是这么一回事,但是中间关于这个故事的好多细节,娄大姐都在顾左右言他;中间还说了好多我听不懂的方言,虽然听不懂,但我清楚娄大姐似乎是在骂谁……我当时也没在他们的关系上面多做纠结,于是就直接问了重点:我对娄女士问道,'您到底是因为什么跟曹女士断了来往的';当时娄大姐上下牙硌得直响,对我不停重复着两个字:'家丑、家丑!'”父亲顿了顿,接着讲道,“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娄女士才告诉我,那个所谓的'家丑'……其实是……”
我仔仔细细地听着父亲说的那件事,但是听完了之后,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断断续续屏住呼吸将近半分钟,我才用着僵直了的舌头对父亲问道:“您说的是真的?难道不是像之前在他们村子里传言的那样……”
“按照娄女士的说法,那个刘国发跟自己姐姐到底有没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她也说不清楚;但是她讲的这个故事,是她某次去姐姐家串门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11】【12】【13】【14】【15】
比如,在父亲小时候,他所住的村子的村委会在每两周的时候会给每家每户发两瓶牛奶,到了发放那天早上,爷爷会在早上五点的时候,用扫帚柄把父亲揍醒,让父亲揉着屁股去村委会门口等着,等村委会六点钟一开门,先会拿两瓶牛奶交给父亲;等到差不多这一天到晚快结束的时候,乡亲邻里肯定会有好事者,会对父亲或者爷爷问一句“何家的爷俩,取没取牛奶啊”,父亲每次都会回答“还没来得及”,这样的话赶去去牛奶的,就会帮着父亲和爷爷多拿两瓶牛奶回来;因为爷爷早就清楚实际上村里的牛奶足够多,村里的干部又疏于记录,这样的话,每半个月父亲和爷爷两个人就会有四瓶牛奶喝,四瓶的量又不至于太明显,使得邻居街坊看到了向村政府举报;
再一个,就是爷爷逼着上了小学之后的父亲在每学期开学之前,提前预习每一门学科的三章内容,于是父亲在课堂上表现得出色,父亲便在每学期都是班级里铁打不动的学习委员——那时候的乡村教师都会拿到县教育局统一编写的教案,每一章所对应的作业也都是教育局大员们早就安排好的,教室们自己却不会别出心裁留作业,于是父亲便会提前把预习过的三章的作业预先完成;所以每次临近期末的时候,父亲总有比其他孩子多余的时间,去下地帮着爷爷务农活,也有更多充裕的时间去玩。
“我的天!爷爷可真是个可怕的人……当年在野党的那位戴老板,也是这么训练的爷爷么?”
“哈哈,可能类似吧,但是应该更残酷……你爷爷陪爸爸在一起的时间,总共加一起也不是很多,他确实是个很可怕的男人,但我也能感觉得出来,他其实也是个心思细腻的温柔男人。”父亲说道。
在父亲还很没上国中的时候,爷爷就逝世了,但是爷爷教导父亲的行为模式一直影响父亲到现在,在自己负责独立采访的时候如此,在调查马家媳妇的远房亲戚这件事上也是如此:父亲在自己的笔记上写的是“计划去寻找马家媳妇的远亲”,然后被叶莹知晓后威胁父亲帮她做事;但实际上,父亲已经拜会过了那位马家媳妇的亲戚——那位跟曹女士可不是一般的亲戚,而是曹女士的妹妹。
“马家儿媳的妹妹?她居然还有个妹妹?——好像在J县H乡的派出所资料里都没有记载,您是怎么知道的?”
父亲看着我,微笑着问道:“秋岩,你看过的那个资料,是雪平自己搜集的对吧?那些东西应该都是记录在你们警务系统的网络数据库里的,是不是?”
“嗯,没错。”
“网络这东西确实全能,但并不是万能的,存储在数据库里的东西也可能会被抹杀、会被篡改,甚至可能会被遗漏。全省的警察机关开始普及计算机应用,大概是在三十年前,J县下辖的各个乡镇网络化办公的历史不超过十五年,很多资料都是后期补充的;可是,关于马家儿媳的家庭资料,是在六十一年前进行录入的,而且全的都是纸质记录档案——这就是问题了:恐怕着六十一年前的资料要么是被人疏忽,要么是过了当初定义的时效性,所以一直没有被人予以重视,自然也没被录入到网络数据库里。等到我发现的时候,那本资料夹上面都积满了黄土,上面的字都褪色了,任一般人想要调查,估计根本差不到;而且如果不是我去走访H乡的时候,正好遇到他们派出所要变卖废品,我一时好奇去废品堆里翻了一遍,才把这些档案翻出来的;要不是如此缘巧合,估计那曹女士还拥有一个妹妹的事情,恐怕是要永远被人遗忘了。”
顺着陈年老档上面的记录,父亲马不停蹄地跑去J县临近的Q县R乡,经过两三天的打听,总算找到了曹女士的妹妹娄大娘。
“曹女士的妹妹,姓娄?”我觉得这事情竟有些可笑。
“同母异父。曹女士刚出生的时候,往上一辈的两位老人家就闹离婚了,不久后曹女士的母亲再婚。”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想了想,对父亲问道,“那这算不算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位娄大娘的存在的原因?”
父亲摇了摇头。
因为家里穷苦的缘故,曹女士从小其实很宠爱自己的这个异姓亲妹妹,娄大娘也是个挺不错的人,自然也很尊敬自己的姐姐。但在曹女士18岁、娄大娘14岁那年,村子里干旱闹了饥荒,姐妹俩没办法,只得通过抓阄的方式,来选择哪一个被送到大户家的智力缺陷儿子做媳妇换粮食,哪一个被送到工厂里当学徒赚钱养家——当然,作为知道后来事情的我,很清楚这个抓阄的结果。
“娄大娘的老伴,应该就是那大户家儿子吧?”
“嗯。说对了。那老哥哥今年65,白白胖胖的,就是说话语无伦次、耳力也不好。好在娄大娘的几个子女都很健康,并没有受到那老哥哥的遗传。”
我想了想,对父亲问道:“那这算不算是姐妹俩分开的原因。”
“也不是。抓阄这种下三滥的东西,没把姐妹俩分开,反倒是让姐妹俩更亲近了。那时候曹女士刚进入工厂做学徒,总会受到一些资历较深的女职工的欺负,娄大娘那时候会经常给曹女士送饭菜,还会带着曹女士跟一个男职工一起找工厂厂长告状呢!”
“哦……”我答应道,但是深感这个事情有些反常:按照正常情况下,换做任何一对姐妹遇到这种困境,肯定是被送去给残障少爷当媳妇的那一个会怨恨另外一个,而娄大娘居然依旧跟曹女士关系亲密……这娄大娘的心理素质和无私奉献精神也确实太过硬了。
“随后过多久,曹女士也嫁人了吧?”
“也没那么快,八年之后曹女士才嫁人,嫁给的正是之前我说的那个,会经常去跟曹女士姐妹一起跟厂长告状申冤的那个工友。”
“等会儿——爸,您说的,是马家的那个儿子?”
“对,就是这么巧。按照娄大姐话里话外的意思,那个马家儿子,从小跟他们姐俩的关系就不错。”
“从小就是相识……但是曹女士和马家儿子结婚,竟然还用了八年的时间……”我自言自语道。
“我好奇的也是这么一回事,但是中间关于这个故事的好多细节,娄大姐都在顾左右言他;中间还说了好多我听不懂的方言,虽然听不懂,但我清楚娄大姐似乎是在骂谁……我当时也没在他们的关系上面多做纠结,于是就直接问了重点:我对娄女士问道,'您到底是因为什么跟曹女士断了来往的';当时娄大姐上下牙硌得直响,对我不停重复着两个字:'家丑、家丑!'”父亲顿了顿,接着讲道,“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娄女士才告诉我,那个所谓的'家丑'……其实是……”
我仔仔细细地听着父亲说的那件事,但是听完了之后,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断断续续屏住呼吸将近半分钟,我才用着僵直了的舌头对父亲问道:“您说的是真的?难道不是像之前在他们村子里传言的那样……”
“按照娄女士的说法,那个刘国发跟自己姐姐到底有没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她也说不清楚;但是她讲的这个故事,是她某次去姐姐家串门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