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H小说 > 霖安异闻录 > 【霖安异闻录】(11-12)

【霖安异闻录】(11-12)

热门推荐:
军机,应当被判处何罪!」

  他将手抱在胸前,胸膛起伏了一下。最后像是把所有无奈都压进了一声闷哼
里,摇头嗤笑道: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他语气激愤,仿佛面对的真是千军万马。但是在那愤怒的下面,却浸透着一
种深入骨髓的孤独。苏夜白正不知道如何接话,却听得那老兵谈兴愈浓:

  「想当年,老子带着弟兄们守这山头,三天三夜,打退了敌军一十八次冲锋,
那箭矢插在身上就跟刺猬似的……」

  他的话音戛然而止。方才还激愤的神情骤然之间便褪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
片枯槁。那总是绷得板正的肩膀忽然就塌了几分,站在月光里晃了晃,就像是棵
忽然被风吹折了的老松。最终所有未能说完的话语都混成一声粗重的叹息,散进
夜风里,再听不见了。

  恰好在这个时候,墨娘的声音轻轻落进苏夜白心神之中:「公子且慢……此
间的煞气是凝重的,然而忠烈之意却更为凛然,叫人不敢轻侮。」她声气极轻,
却字字清晰,宛若耳语:「方才这位军爷所说的话,倒让我想起了往昔曾在书阁
之中听闻的一件事——这个地方,在八十年之前,曾有过一支杨姓的部队,为了
保卫全城的生民,在此地结阵。兵尽矢穷,力战数日,最后全师尽墨,无一人生
还。」

  在听闻了墨娘的这番话之后,苏夜白再去看那个老兵魂灵的时候,其目光已
全然不同。

  眼前的景象,又如何能够用「练兵」之说来解释呢?

  这分明是一场经历了八十载寒暑而不曾改变的驻守,是一位孤单的魂魄恪守
着他那早已不被任何人所记取的职责,等候着一封永不可能抵达的兵符。

  苏夜白只觉得自己喉头一哽,鼻尖发酸,他下意识握紧了手中的画卷。他并
未点破那悲壮的往事,只是再次深深一揖,神色愈发恭敬:

  「老前辈,您在此地戍守,劳苦功高。如今天下承平,霖安繁华远胜往昔,
百姓安居乐业。」

  他目光清亮地看着老兵那空洞的双眼,提出了个古怪的请求:

  「晚辈想要用这支笔,为您绘制一幅今日霖安城的『沙盘阵图』,邀您检阅
一番。您看可好?」

  「检阅?」

  那老兵魂灵闻言,先是感到茫然,随即那双因执念而略显浑浊的眸子,如同
被投入火星的干柴,迸发出惊人的亮光!

  「好!好!让老子看看!看看!」

  苏夜白当即席地而坐,于老柳树下展卷研墨。他笔走龙蛇,泼洒丹青。然而
他画的却非山川险隘,亦非兵戈铁马。他所画的,是城中璀璨不夜的万家灯火,
是熙攘喧闹的市井长街,是巷弄里追逐纸鸢的垂髫小儿,是茶楼下悠然对弈的白
头老翁。

  他所画的,正是这个时代最平凡、却也最珍贵的太平景象。

  当他为那画中千家万户的窗棂,点上最后一笔昏黄时,奇异的景象便发生了!

  整幅画卷蓦地漾开一片柔和而恢弘的光辉,如同将最温暖的夕阳余晖尽数熔
炼其中,瞬间驱散了山丘的夜寒与孤寂。

  那老兵魂灵怔怔地望着画中景象。

  在他那双浑浊的眼中,倒映着画中那从未见过的繁华。便在这时,一阵苍凉
而温柔的哼唱声,自画中一条深巷里悠悠传来——一位白发老妪正轻拍着自己的
孙儿,哼着一支古老的调子。那歌声穿越八十载光阴,一字一句,清晰地叩击着
他的心魄:

  「霖安城外哟,三道梁,

  一道梁来一重伤。

  好男儿血沃青山下,

  不教胡马渡潇湘。

  哎嘿哟——

  青山处处埋忠骨,

  魂灵悠悠护家乡……」

  这歌声像一把锈蚀的钥匙,猛地捅开了记忆最深处的锁。刹那间,烽火连天、
弟兄们决绝的背影、城中父老含泪相送的目光……无数画面奔涌而来。他守护的、
他失去的、他为之付出一切的,原来从未被遗忘,都已化作这街头巷尾最寻常的
安宁,融进了这血脉相传的歌谣里。

  他那张浸满了风霜的面庞,在那古老的歌谣中一点一点地融化开来。

  他挺直了身躯,整理了一下破旧的军服,庄重肃穆到了极点。

  随后他转过身,面向那画中的太平盛世,用尽全身力气,行了一个最标准的
军礼。

  晨光熹微,第一缕金色的阳光刺破云层,温柔地洒落在山丘之上。那光芒与
画上的辉光交融在一起。

  在光影之中,那老兵魂灵的身影开始变得透明。他的脸上带着满足而平和的
笑容,如同是终于卸下了千斤的重担一般,安然地随风消散。

  苏夜白站在晨风之中,望着他消失的方向,久久无言。手中画卷上的霖安城,
在朝阳下显得愈发温暖而真实。

  山风拂过,空余老柳寂寂。他忽地挺直身躯,将手中画卷对着那空茫的山丘
与万丈霞光,朗声喊道:

  「霖安无恙——!」

  声荡四野,群山回应。

  「永世不忘。」

  [ 本章完 ]
【1】【2】【3】【4】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