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撤退!」
乌庆阳照我说的做了,不再试图改变我的想法。
等他走得足够远时,我拿起包,一条腿跨在摩托车座位上,把枪放进枪套里。我发动引擎,摩托车仍然运转良好。我朝公路驶去,泥土和碎石飞扬成一团尘土,身后只剩乌庆阳、他的猎枪和肖台镇的最后残骸。
第二章 乌庆阳出乎意料的现身。
整个世界只用五年就分崩离析了。
我十五岁时,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里,一颗行星因为散热产生的反作用力脱离轨道,直直朝着地球高速飞来。天文学家预见到行星的到来,但却认为不应该影响我们的生活。因为体积和质量不大,而且目标是太平洋。他们谈论各种可能性,也预见撞击后的结果。但这一切都只是理论,没有人太在意。
随着撞击时间的临近,科学家们不断修正他们的探测结果。直到撞击前一个月,这些科学家才意识到,小行星的大小比预测大三倍,轨迹也略有改变。我们根本无法阻止这么大、移动速度这么快的小行星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运行。当时的结论是,这颗小行星在穿过地球大气层时,即使没有完全燃烧落到地面,也不足以引发灭绝级事件,所有科学家都这么说。然而,天文学家,还有各个领域的无数专家,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尝到宇宙不可预测性的惨痛教训。
小行星在穿过大气层时四分五裂,一方面是好事儿,减小的尺寸和重量避免某个地方受到重大撞击。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陨石落在地球各个陆地和海洋,巨大的冲击波和无数爆炸碎片摧毁陆地大部分地区。撞击产生的尘埃和碎屑导致全球气温下降,雾霾遮挡了近一年的大部分阳光。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地球从此不再安宁。巨大的海啸、飓风和地震此起彼伏,整个地球无一幸免。我们身处大陆内部,没有感受到陨石坠落的直接影响,但对之后引发的连锁反应却深有体会。人们从海岸城市逃离,一波一波向中部移动,躲避海岸线一场又一场飓风袭击。之后大陆内部也开始动荡,火山轰鸣、地震频发。
肖台镇周围虽然没有发生大规模喷发,但时不时会喷出一团又一团的火山灰。大片农田勉强经受住寒冷和尘雾的侵袭,却被火山灰摧毁。我们的食物来源消失。陨灾发生第二年,基础设施也逐渐瘫痪,很多地方开始断网断信号,去年年初已经找不到任何地方有水或有电。像地球上的所有动植物,人们也在一茬接一茬死去,没有间断。爸爸妈妈早在陨灾后一年就失去联系,他们也许活着,也许死了,我尽量不去想太多。
在我听到最后一次无线电广播时,世界人口已经减少一半。现在,我敢肯定减少得更多。大部分的人都放弃了,但有些人会躲在某个地方,囤积尽可能多的食物和补给,还有些人加入流动的暴徒队伍,成为天灾之后的人祸。他们开着卡车和坦克,掠夺想要的一切,杀死任何挡路的人。没多久这些人就有了自己的名字:蝗匪。
我十四岁时,肖台镇大约有三万人口。到十五岁时,从沿海城市搬来的人让镇人口急剧增加,但并没有持续很久。死亡如影随形,大部分人继续朝内陆深处搬去。再次有人统计时,肖台镇已经只剩区区两千人。留在镇子的人们尽一切保证大家的安全,当蝗匪袭击乡镇村落变得越来越普遍时,大家组织起民兵队伍,炸毁通往镇子的主要道路:云济河的五台桥。而进入镇子的另外两条路是蜿蜒曲折的山路,很容易防守。
镇上大部分男人和女人都学会打猎、钓鱼和射击。我们很幸运,有自己的粮仓,而且镇领导和附近的一家军队训练营合作,互相提供食物和保护。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努力生存,但这不够,镇子里的人越来越少。生命越来越脆弱,一个小小的喷嚏、一次无意的割伤、甚至是扭脚绊跤,都有可能丢掉性命。人们不断地经历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痛苦,更不用说那么多对明天失去希望,走上自我了断的生命。
三个月前,由于环境变化和河水枯竭,森林中的动物数量锐减,我们已经不足以继续维持。镇子里五百多名幸存者决定前往高冠山陆堡营。陆堡营是一个军队驻扎地,那里由大部队把守,并且放出消息接收各个地方的难民。全国各个地方都有类似的传闻,陆堡营虽然仍在一千公里外,但却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唯一没有去的人,是那些不愿离开病得无法旅行的亲人的人。
包括我。
爷爷已经去世两年,我不想离开奶奶。她求我走,但我不会、也不能。尽管我知道风险,我还是留下来,勉强维持我们的贫瘠生活。幸运的是邻居青年感激当初爷爷的救命之恩,答应带着我的弟弟麦苗离开,并且一路都护他周全。奶奶两天前去世,我也没有理由再继续呆在这里。我要去寻找弟弟,他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我也没有别的地方可去。
摩托车里的汽油大概能走将近八十公里的路程,我没有选择大路而是小路,因为大路总是意味着危险。一路都很顺利,很少会撞到人,只碰到三三两两的小群人在路边徒步旅行。
当我看到汽油油快用完时,不得不在路边停下车子,从包里拿出一张路线图。这是我从一本《全国旅游地图册》上撕下来的地图。我没有离目的地靠近多少,而且需要加油。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一辆废弃的车,还得是没有被抽走油的废弃车。这很难,但比找到还有电池可用的纯电车容易。断电后,充电桩成了摆设,电车在耗尽电池后也成了废品。油车稍微简单些,通常需要找到一个无人城镇,然后搜索空房子,直到发现一辆油箱里有油的车。
我继续前行,才开了四五里,竟然发现路边有一辆完好无损的皮卡。我既惊讶又怀疑,废弃的汽车通常在一小时内就会被路人拆掉,所以这辆车一定是刚停下不久。我放慢摩托的速度绕车一圈,没看到有人坐在车里。可能没油了,这通常是车辆被停在路边的主要原因。当然,也可能是机械故障,油箱里还有汽油。我得停下来看看,无论可能性多小,找到汽油的任何机会都不能错过。
我将摩托车停在汽车前面,然后下车走到驾驶室门口。当我发现座位上有一个男人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吓得往后跳出好几步。他瘫倒在座位上,所以我刚才看不到他。
他的衬衫浸满鲜血。
我的第一反应是躲避,这个人显然是死于暴力,我必须离他越远越好。然而,这辆车可能能开,油箱可能有汽油,后备箱可能有补给。如果我因为一些血迹和一具尸体而不去检查,那就太傻了。我鼓起勇气再次靠近,小心打开车门,把司机的身体稍微推了推。我需要点火测试车里是否有油,然而刚一碰他的身体,我竟然感受到一丝温暖。
那人呻吟一声,睁开眼睛。他的目光与我相遇,嘴巴张开想说些什么,但发出的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
「撤退!」
乌庆阳照我说的做了,不再试图改变我的想法。
等他走得足够远时,我拿起包,一条腿跨在摩托车座位上,把枪放进枪套里。我发动引擎,摩托车仍然运转良好。我朝公路驶去,泥土和碎石飞扬成一团尘土,身后只剩乌庆阳、他的猎枪和肖台镇的最后残骸。
第二章 乌庆阳出乎意料的现身。
整个世界只用五年就分崩离析了。
我十五岁时,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里,一颗行星因为散热产生的反作用力脱离轨道,直直朝着地球高速飞来。天文学家预见到行星的到来,但却认为不应该影响我们的生活。因为体积和质量不大,而且目标是太平洋。他们谈论各种可能性,也预见撞击后的结果。但这一切都只是理论,没有人太在意。
随着撞击时间的临近,科学家们不断修正他们的探测结果。直到撞击前一个月,这些科学家才意识到,小行星的大小比预测大三倍,轨迹也略有改变。我们根本无法阻止这么大、移动速度这么快的小行星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运行。当时的结论是,这颗小行星在穿过地球大气层时,即使没有完全燃烧落到地面,也不足以引发灭绝级事件,所有科学家都这么说。然而,天文学家,还有各个领域的无数专家,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尝到宇宙不可预测性的惨痛教训。
小行星在穿过大气层时四分五裂,一方面是好事儿,减小的尺寸和重量避免某个地方受到重大撞击。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陨石落在地球各个陆地和海洋,巨大的冲击波和无数爆炸碎片摧毁陆地大部分地区。撞击产生的尘埃和碎屑导致全球气温下降,雾霾遮挡了近一年的大部分阳光。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地球从此不再安宁。巨大的海啸、飓风和地震此起彼伏,整个地球无一幸免。我们身处大陆内部,没有感受到陨石坠落的直接影响,但对之后引发的连锁反应却深有体会。人们从海岸城市逃离,一波一波向中部移动,躲避海岸线一场又一场飓风袭击。之后大陆内部也开始动荡,火山轰鸣、地震频发。
肖台镇周围虽然没有发生大规模喷发,但时不时会喷出一团又一团的火山灰。大片农田勉强经受住寒冷和尘雾的侵袭,却被火山灰摧毁。我们的食物来源消失。陨灾发生第二年,基础设施也逐渐瘫痪,很多地方开始断网断信号,去年年初已经找不到任何地方有水或有电。像地球上的所有动植物,人们也在一茬接一茬死去,没有间断。爸爸妈妈早在陨灾后一年就失去联系,他们也许活着,也许死了,我尽量不去想太多。
在我听到最后一次无线电广播时,世界人口已经减少一半。现在,我敢肯定减少得更多。大部分的人都放弃了,但有些人会躲在某个地方,囤积尽可能多的食物和补给,还有些人加入流动的暴徒队伍,成为天灾之后的人祸。他们开着卡车和坦克,掠夺想要的一切,杀死任何挡路的人。没多久这些人就有了自己的名字:蝗匪。
我十四岁时,肖台镇大约有三万人口。到十五岁时,从沿海城市搬来的人让镇人口急剧增加,但并没有持续很久。死亡如影随形,大部分人继续朝内陆深处搬去。再次有人统计时,肖台镇已经只剩区区两千人。留在镇子的人们尽一切保证大家的安全,当蝗匪袭击乡镇村落变得越来越普遍时,大家组织起民兵队伍,炸毁通往镇子的主要道路:云济河的五台桥。而进入镇子的另外两条路是蜿蜒曲折的山路,很容易防守。
镇上大部分男人和女人都学会打猎、钓鱼和射击。我们很幸运,有自己的粮仓,而且镇领导和附近的一家军队训练营合作,互相提供食物和保护。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努力生存,但这不够,镇子里的人越来越少。生命越来越脆弱,一个小小的喷嚏、一次无意的割伤、甚至是扭脚绊跤,都有可能丢掉性命。人们不断地经历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痛苦,更不用说那么多对明天失去希望,走上自我了断的生命。
三个月前,由于环境变化和河水枯竭,森林中的动物数量锐减,我们已经不足以继续维持。镇子里五百多名幸存者决定前往高冠山陆堡营。陆堡营是一个军队驻扎地,那里由大部队把守,并且放出消息接收各个地方的难民。全国各个地方都有类似的传闻,陆堡营虽然仍在一千公里外,但却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唯一没有去的人,是那些不愿离开病得无法旅行的亲人的人。
包括我。
爷爷已经去世两年,我不想离开奶奶。她求我走,但我不会、也不能。尽管我知道风险,我还是留下来,勉强维持我们的贫瘠生活。幸运的是邻居青年感激当初爷爷的救命之恩,答应带着我的弟弟麦苗离开,并且一路都护他周全。奶奶两天前去世,我也没有理由再继续呆在这里。我要去寻找弟弟,他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我也没有别的地方可去。
摩托车里的汽油大概能走将近八十公里的路程,我没有选择大路而是小路,因为大路总是意味着危险。一路都很顺利,很少会撞到人,只碰到三三两两的小群人在路边徒步旅行。
当我看到汽油油快用完时,不得不在路边停下车子,从包里拿出一张路线图。这是我从一本《全国旅游地图册》上撕下来的地图。我没有离目的地靠近多少,而且需要加油。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一辆废弃的车,还得是没有被抽走油的废弃车。这很难,但比找到还有电池可用的纯电车容易。断电后,充电桩成了摆设,电车在耗尽电池后也成了废品。油车稍微简单些,通常需要找到一个无人城镇,然后搜索空房子,直到发现一辆油箱里有油的车。
我继续前行,才开了四五里,竟然发现路边有一辆完好无损的皮卡。我既惊讶又怀疑,废弃的汽车通常在一小时内就会被路人拆掉,所以这辆车一定是刚停下不久。我放慢摩托的速度绕车一圈,没看到有人坐在车里。可能没油了,这通常是车辆被停在路边的主要原因。当然,也可能是机械故障,油箱里还有汽油。我得停下来看看,无论可能性多小,找到汽油的任何机会都不能错过。
我将摩托车停在汽车前面,然后下车走到驾驶室门口。当我发现座位上有一个男人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吓得往后跳出好几步。他瘫倒在座位上,所以我刚才看不到他。
他的衬衫浸满鲜血。
我的第一反应是躲避,这个人显然是死于暴力,我必须离他越远越好。然而,这辆车可能能开,油箱可能有汽油,后备箱可能有补给。如果我因为一些血迹和一具尸体而不去检查,那就太傻了。我鼓起勇气再次靠近,小心打开车门,把司机的身体稍微推了推。我需要点火测试车里是否有油,然而刚一碰他的身体,我竟然感受到一丝温暖。
那人呻吟一声,睁开眼睛。他的目光与我相遇,嘴巴张开想说些什么,但发出的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