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H小说 > 混在女帝身边的假太监(河图版) > 【混在女帝身边的假太监(河图版)】(161-170)

【混在女帝身边的假太监(河图版)】(161-170)

热门推荐:

那位张大人脸色发白,依旧一语不发。

「张大人,你家中丞怎么不见来早朝?莫非昨个被陛下气出病来了,在家修养?」

有人再次发问,声音中带著一丝疑惑和担忧。

「就是张大人,你且说说告知我等,昨日是何情况,今日你们御史臺怎都学了闭口禪一言不发!」

眾人的目光紧紧盯著张大人,期待著他能给出一个答案。然而,张大人依旧面色苍白,嘴唇紧抿,似乎在极力压抑著什么。

「丞相大人,往日这些御史臺的人就如同一点即著的炮仗,遇到什么事就炸毛,今日却这般安静,实在是令人费解。莫不是昨日发生什么变故了?」

礼部尚書冯吉朝著神色自若不动如山的丞相陈誌清询问道。

「不可说,不可说,冯大人,等上朝你便知晓了!」

陈誌清微微瞇眼,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冯吉听的满头雾水,却也不再追问。

他知道丞相既然如此说,定有其道理。此刻,他只能按捺住心中的好奇与不安,静静等待上朝的时刻到来。

金鑾殿外的气氛越发凝重,百官们各怀心思,猜测著即將发生的事情。

隨著太阳渐渐升高,金鑾殿那厚重的大门终於缓缓打开。

百官们在这一刻瞬间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那已然敞开的大门之上。

他们纷纷整理衣冠,神色肃穆庄重,全神贯註地准备迎接即將到来的朝堂议事。

沈重的脚步声从殿內徐徐传出,紧接著,太监那尖细的嗓音嘹亮响起:「上朝——」百官们依照品级高低依次排列,脚步沈稳地缓缓步入金鑾殿。

殿內气氛庄严肃穆,龙椅之上的女帝已然是整理好了被陆云繚乱的心绪,眼神中透射出令人敬畏的威严。

眾人垂首而立,心中忽觉奇怪,往日一旁听政的太后今日竟不在场。他们怀揣著疑惑,静静地等待著女帝发话。

「益州水患之事可有进展?」

女帝微微扫视一眼下方的群臣,缓缓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前往益州救灾的户部侍郎与兵部侍郎递来奏折,益州两座城池水患,然如今局势已有向好之势。」

陈誌清站出身拱手道。

女帝微微抬眸,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细细说来。」

「是陛下……」

陈誌清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帝微微点头,神色间的欣慰之色更浓。

隨著时间流逝,女帝与朝臣们將大夏政务一一议过。

待各项事务商议完毕,女帝目光陡然一沈,再次变得深邃如渊。

「眾卿心中可有疑虑?朕为何对李巖之事暂不理会,且今日朝堂不见御史臺中丞逢集,朕却丝毫不觉意外。」

女帝声如洪钟,威严之音响彻朝堂。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间鸦雀无声,眾臣面面相覷,无人敢应。

那些参与昨日逼宫之人,此刻脸色惨白,心中惶恐不安,战战兢兢地望向女帝。

整个朝堂气氛压抑至极,仿佛暴风雨即將来临。

「再有那后宫內侍小云子,叛国之事传得沸沸扬扬,朝野震动,朕却只是收了奏请,並未处置。」

「这一切的一切,眾爱卿可有疑虑?」

女帝之声如雷霆乍响,在朝堂之上回荡。

群臣闻言,皆噤若寒蝉,无人敢轻易作答。

他们低垂著头,感受著女帝散发出来的强大威压,心中暗自揣测著女帝的心思。

「尔等竟无疑虑?朕有!」

女帝声音冷冽,如寒霜降临。

「那小云子不过一小小內侍,即便叛国,又岂能掀起如此滔天巨浪,闹得乾坤震荡、四海皆惊?」

话到此处,女帝声音戛然而止,稍作停顿。

「哼!朕断定,这身后定有居心叵测之人推波助澜,其目的便是要令朕之大夏倾覆!尔等却不思其因、不想其害、不念其危,只一味追逐私利,蝇营狗茍。

朕视尔等为股肱之臣,委以重任,期望尔等能为朕分忧,为大夏谋福祉。

然尔等所作所为,实在令朕失望至极。想那山河壮丽,应同守社稷安稳;看这江山如画,当共护家国安寧。

尔等身为臣子,当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念,而非为一己之私,置国家安危於不顾。

如今这等阴谋暗流涌动,尔等却浑然不觉,或明知而不作为,此乃大罪。」

女帝一番言辞,如雷霆贯耳,震得群臣心中惶惶。

「臣等罪该万死!」

朝堂百官齐齐跪倒在地高升呼喊。

那些曾上弹劾折子的大臣们,还有昨日跪地逼宫的百官全都面色惨白,汗如雨下,心头懊悔不已。

「尔等自然该死,该万万死!」

女帝凤目含威,目光如炬般扫视著眾人。

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人心,让每一个被註视的臣子都感到如芒在背,群臣大气都不敢出,纷纷低头。

隨著女帝一声「来人宣小云子覲见!」,朝堂之上瞬间一片哗然。

跪地而坐的大臣们个个惊讶万分,心中满是疑惑与震惊。

他们纷纷想著,这个被指为叛国贼的小云子怎么回来了?难道陛下已经查明真相,还是另有隱情?

眾人面面相覷,交头接耳之声又起,却又在女帝威严的目光下迅速噤声。






  [ 本章完 ]
【1】【2】【3】【4】【5】【6】【7】【8】【9】【10】【11】【12】【13】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