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实力雄厚的跨国走私集团的首脑。
史官鲜克知兵,是大唐第一战神李世民和第二战神李靖对史官所记录战争的
吐槽,史官记载的战争的价值就是证明「这事儿发生了」,至于具体的安营扎寨、
排兵布阵、后勤补给都是一笔带过,对于数字没有应有的概念,古希腊的历史学
家希罗多德在著作《历史》中对希波战争中人数的记载非常的恐怖,波斯帝国出
动了五百二十八万大军来攻打希腊同盟,后人推算当时波斯帝国的人口约为一千
七百万,真要是出动了五百二十八万大军等于是将国内所有男子都征召了;牧野
之战中商王帝辛于一天内拉出了七十万奴隶大军来应对西岐大军,后人统计了出
土的十五万片甲骨,发现累积人牲总数为一万三千零五十二人,杀人祭祀在商朝
是一件神圣的事,必须严格记录在甲骨上,商朝俘虏的大部分战俘都用作人牲,
总数也不过万人,只能说中古时期的中外学者都一个德行。
成吉思汗作为另一个地球中古时代最强大的征服者,麾下兵力并不像普通人
想象的雄厚,他在统一蒙古后迅速扩充军队,组建了九十五个千户,每个千户名
义上的兵力为一千,在此之上还要加上十个千户组成的怯薛禁卫军,因此在这一
时期成吉思汗的总兵力大约为十万五千人,蒙古征服时期从来没有进行过百万规
模的战役。
到了识字率大为提高和纸张普及的明清时代统计更为精细了,萨尔浒之战与
松锦之战,明廷的军队数量分别是十万三千和十三万,这是封建大一统王朝所能
动员出的极限机动兵力,甚至于战损数量都能精细到个位数,萨尔浒之战明军损
失四万五千八百七十余名,就导致明清之间的战略天秤失衡,松锦之战明军阵亡
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人,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再
无野战机动兵力可用,为两年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两次战略决战,明军的阵亡人数都超过了总数的四成,军队的损失并非只有
亡还有伤,根据统计,一名军人阵亡的同时会有三名军人因为负伤失去战斗力,
这也是北朝为何将杀死或俘虏敌人四成以上列为「上获」的原因,等于是在数学
层面上将对方给全歼了。
王嗣璁上辈子所生活的地球有个叫弗雷德里克·威廉·兰开斯特的英国人,
此君于1914年在《工程》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首次从古代使用冷兵器进
行战斗和近代运用枪炮进行战斗的不同特点出发,在一些简化假设的前提下,建
立了相应的微分方程组,深刻地揭示了交战过程中双方战斗单位数变化的数量关
系,便是所谓的兰开斯特方程。
假设甲乙两军对垒近战,甲的兵力为一万,乙的兵力为五千,且双方在武器,
训练,士气方面都差不多,绝大多数人会陷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思维误
区,既然双方单兵战斗力相当,肯定是乙军全部阵亡,但也拼掉了甲军差不多的
士兵,实际上并非如此,甲军只会损失一千四百四十名士兵就能全歼乙军。
兰开斯特方程将战斗模式分为了远距离交战和近距离交战两大类,当对垒双
方进入近距离交战环节,单兵战斗力就不再是核心要素,数量才是第一要素,即
一方的近距离战斗力和本身战斗单位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双拳难敌四手这句古语
就是兰开斯特方程本土化的说法,一人想要同时对付两人,那他的武功就最低也
要是寻常人的四倍才可以打平,要对付三人就要九倍的战斗力,对付四人就要十
六倍的战斗力,这便是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数学依据。
拿破仑作为另一个地球十九世纪前半叶最出色的军事统帅,在兵力与多方相
差不多时他都能够击败对手,巅峰就是奥斯特里茨战役,七万三千人的法军大败
八万六千人的俄奥联军,可到了滑铁卢战役,七万两千人的法军面对数量接近十
二万的反法同盟军时,拿破仑指挥能力再高超也无法违逆兰开斯特方程的威能,
战败后他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岛,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这就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会被世人铭记的缘故,因为以多胜少是应该的,兵力
处于明显劣势的一方想要战胜就必须穷尽一切去利用天时、地利和谋略,而且胜
利多来自于出奇制胜而非正面硬刚,譬如对敌方的指挥中枢进行斩首,断绝敌方
的后勤补给,或是利用高机动性将强势兵力一方的阵线进行撕扯使其分割成多个
部分,再利用局部优势兵力并吃掉数量远逊于己方的敌方分军,土地革命战争时
期的红军之所以能打赢前四次围剿就是利用游击战与运动战来诱敌深入,让光头
的军队不再猬集成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就是因为指挥层要求寸土不失让红军与
光头调集来的百万大军队打阵地战。
这个叫石嫣鹰的女将能以六分之一于敌的绝对劣势兵力歼灭了同等数量级的
敌人,莫非是比成吉思汗或拿破仑还要厉害的军事统帅!?
封建时代军队最喜欢干的事情之一就是夸大己方的人数与斩首数,这是王嗣
璁上辈子就知道的事情,《三国志·魏书·国渊》的传主国渊明确对曹操说:破
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
后夏作为封建王朝也是一个德性,军队习惯性的对战报进行一比十的注水,
尤其是面对不服王化的游牧民族时。
很多年以后王嗣璁从被自己收服的石嫣鹰得到了她初战的真实过程,更是证
实了他当年的猜想,将重兵聚集成一团在军事上是很傻的行为,那日与石嫣鹰所
率部交战的乃是三万特勤骑兵的前锋部队,大约有五千人。
游牧民族之所以能在己方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情况下和农耕民族掰手腕,依仗
的就是胯下骏马带来的高超机动性,对于农耕民族军队来说一人一马就算是精锐
了,游牧民族却能做到一人三骑甚至五骑,而且秋冬时节的草原因为温度的缘故
地面不会有什么植被,草原也没有山峦之类能够限制骑兵机动能力的地形,在这
种情况下想要以五千兵力正面击败同等数量的敌军,显然很困难,但石嫣鹰做到
了,斩杀与俘虏特勤部骑兵七百有余。
游牧是一种非常落后的生产方式,人口承载力很低,另一个地球上的蒙古国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
史官鲜克知兵,是大唐第一战神李世民和第二战神李靖对史官所记录战争的
吐槽,史官记载的战争的价值就是证明「这事儿发生了」,至于具体的安营扎寨、
排兵布阵、后勤补给都是一笔带过,对于数字没有应有的概念,古希腊的历史学
家希罗多德在著作《历史》中对希波战争中人数的记载非常的恐怖,波斯帝国出
动了五百二十八万大军来攻打希腊同盟,后人推算当时波斯帝国的人口约为一千
七百万,真要是出动了五百二十八万大军等于是将国内所有男子都征召了;牧野
之战中商王帝辛于一天内拉出了七十万奴隶大军来应对西岐大军,后人统计了出
土的十五万片甲骨,发现累积人牲总数为一万三千零五十二人,杀人祭祀在商朝
是一件神圣的事,必须严格记录在甲骨上,商朝俘虏的大部分战俘都用作人牲,
总数也不过万人,只能说中古时期的中外学者都一个德行。
成吉思汗作为另一个地球中古时代最强大的征服者,麾下兵力并不像普通人
想象的雄厚,他在统一蒙古后迅速扩充军队,组建了九十五个千户,每个千户名
义上的兵力为一千,在此之上还要加上十个千户组成的怯薛禁卫军,因此在这一
时期成吉思汗的总兵力大约为十万五千人,蒙古征服时期从来没有进行过百万规
模的战役。
到了识字率大为提高和纸张普及的明清时代统计更为精细了,萨尔浒之战与
松锦之战,明廷的军队数量分别是十万三千和十三万,这是封建大一统王朝所能
动员出的极限机动兵力,甚至于战损数量都能精细到个位数,萨尔浒之战明军损
失四万五千八百七十余名,就导致明清之间的战略天秤失衡,松锦之战明军阵亡
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人,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再
无野战机动兵力可用,为两年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两次战略决战,明军的阵亡人数都超过了总数的四成,军队的损失并非只有
亡还有伤,根据统计,一名军人阵亡的同时会有三名军人因为负伤失去战斗力,
这也是北朝为何将杀死或俘虏敌人四成以上列为「上获」的原因,等于是在数学
层面上将对方给全歼了。
王嗣璁上辈子所生活的地球有个叫弗雷德里克·威廉·兰开斯特的英国人,
此君于1914年在《工程》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首次从古代使用冷兵器进
行战斗和近代运用枪炮进行战斗的不同特点出发,在一些简化假设的前提下,建
立了相应的微分方程组,深刻地揭示了交战过程中双方战斗单位数变化的数量关
系,便是所谓的兰开斯特方程。
假设甲乙两军对垒近战,甲的兵力为一万,乙的兵力为五千,且双方在武器,
训练,士气方面都差不多,绝大多数人会陷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思维误
区,既然双方单兵战斗力相当,肯定是乙军全部阵亡,但也拼掉了甲军差不多的
士兵,实际上并非如此,甲军只会损失一千四百四十名士兵就能全歼乙军。
兰开斯特方程将战斗模式分为了远距离交战和近距离交战两大类,当对垒双
方进入近距离交战环节,单兵战斗力就不再是核心要素,数量才是第一要素,即
一方的近距离战斗力和本身战斗单位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双拳难敌四手这句古语
就是兰开斯特方程本土化的说法,一人想要同时对付两人,那他的武功就最低也
要是寻常人的四倍才可以打平,要对付三人就要九倍的战斗力,对付四人就要十
六倍的战斗力,这便是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数学依据。
拿破仑作为另一个地球十九世纪前半叶最出色的军事统帅,在兵力与多方相
差不多时他都能够击败对手,巅峰就是奥斯特里茨战役,七万三千人的法军大败
八万六千人的俄奥联军,可到了滑铁卢战役,七万两千人的法军面对数量接近十
二万的反法同盟军时,拿破仑指挥能力再高超也无法违逆兰开斯特方程的威能,
战败后他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岛,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这就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会被世人铭记的缘故,因为以多胜少是应该的,兵力
处于明显劣势的一方想要战胜就必须穷尽一切去利用天时、地利和谋略,而且胜
利多来自于出奇制胜而非正面硬刚,譬如对敌方的指挥中枢进行斩首,断绝敌方
的后勤补给,或是利用高机动性将强势兵力一方的阵线进行撕扯使其分割成多个
部分,再利用局部优势兵力并吃掉数量远逊于己方的敌方分军,土地革命战争时
期的红军之所以能打赢前四次围剿就是利用游击战与运动战来诱敌深入,让光头
的军队不再猬集成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就是因为指挥层要求寸土不失让红军与
光头调集来的百万大军队打阵地战。
这个叫石嫣鹰的女将能以六分之一于敌的绝对劣势兵力歼灭了同等数量级的
敌人,莫非是比成吉思汗或拿破仑还要厉害的军事统帅!?
封建时代军队最喜欢干的事情之一就是夸大己方的人数与斩首数,这是王嗣
璁上辈子就知道的事情,《三国志·魏书·国渊》的传主国渊明确对曹操说:破
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
后夏作为封建王朝也是一个德性,军队习惯性的对战报进行一比十的注水,
尤其是面对不服王化的游牧民族时。
很多年以后王嗣璁从被自己收服的石嫣鹰得到了她初战的真实过程,更是证
实了他当年的猜想,将重兵聚集成一团在军事上是很傻的行为,那日与石嫣鹰所
率部交战的乃是三万特勤骑兵的前锋部队,大约有五千人。
游牧民族之所以能在己方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情况下和农耕民族掰手腕,依仗
的就是胯下骏马带来的高超机动性,对于农耕民族军队来说一人一马就算是精锐
了,游牧民族却能做到一人三骑甚至五骑,而且秋冬时节的草原因为温度的缘故
地面不会有什么植被,草原也没有山峦之类能够限制骑兵机动能力的地形,在这
种情况下想要以五千兵力正面击败同等数量的敌军,显然很困难,但石嫣鹰做到
了,斩杀与俘虏特勤部骑兵七百有余。
游牧是一种非常落后的生产方式,人口承载力很低,另一个地球上的蒙古国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