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只是看演员阵容跟题材类型,貌似不差,可就是无法播出,可谓是一种玄学。
所以圈内很多人都很迷信,非常惧怕这种有无法播出的问题剧的主演,只是一部还好说,如果连着好几部都这样,是会被当成瘟神的,是谁都不敢找你拍戏。
圈内某些各方面都不错,也没什么负面新闻的明星,突然就凉了,不火了,其实就跟这类玄学有关。
要不是你风水不好,参演的影视剧怎么会无法播出?就因为你是扑街体质,但凡你出演的影视剧都扑街了,说明你不能带旺一部剧。
扯远了,反正綦美合这边因为家里最近出了一些事确实是挺苦闷的,看着怪可怜的,叶羽自然是要抱着她好好的疼爱怜惜一番,毕竟美合平时还是很乖的。
不过你要真以为她是什么落难千金你就纯属想多了,这丫头是在这儿跟叶羽演呢,是很快就原形毕露的卖可怜道:“你的婚礼就让我来演嘛。”
“这可不行,女主角我的,一早就说好了的。”同情归同情,抢角色可不行,陈飞雨是第一个站出来警告道。
叶羽也是一脸认同的点了点头道:“女主角不行,小雨本身就要更合适一些,女二吧,我把女二给你演。或者等第三部?”
“那我还是女二吧。第三部天知道是要多久,话说第三部打算写什么啊?”
“第三部是明日的你,是一部丧尸灾难爱情电影,到时候就知道了。这可是真正的大制作,投资至少五亿人民币,这可是实打实的科幻特效大片,好莱坞A类大制作。”
叶羽这样一说,大家顿时心动起来,其实这一次过来社团活动也跟考察现如今的拍摄水平电影工业有关,叶羽打算独立完成这样一部电影的制作。
毕竟这部电影真要拍好了,叶羽觉得会很有搞头的。
很快一行人就抵达了全亚洲最大的室内影棚跟绿色影棚,除了少部分本身有体验过的老江湖外,大多都被深深的震撼到了,是做梦都没想到国内还有如此顶尖如此现代化的拍摄基地。
第2165章 技术进步!
“在胶片电影时代,根据拍摄条件,每天或至少每周,剧组都会有“跑片员”负责运输拍摄曝光过的胶片去洗印厂,再把洗好的样片带回来。这种洗印好的样片,也就是俗称的“毛片”
每次从洗印厂拿到毛片后,都会进行一次检查放映。主要是进行技术检查,比如曝光、焦点、是否穿帮等细节的检查。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导演们会对拍摄出来的画面内容和表演进行一些讨论和评判,如果不满意,或者看完样片后有什么新想法,就有可能第二天重拍。
跑片员干的就是这来回运送胶片的工作,因为未洗印的胶片一旦出事就会损失重大,所以这个工作岗位非常重要。
对于很多志在当导演的人来说,他如果能担任跑片员,那他也就可以加入到每天晚上对拍摄素材的讨论会当中。
这是胶片电影时代,最能够了解和学习一位导演拍摄技巧与能力的机会,很多非科班出身的大导演就是这样转型的导演。
而那时候想要成为比较特殊的跑片员是要讲圈子跟出身的,一般的跑片员就真的只是跑腿的,肯定没这样的机会,但某些背景人士不一般,所以那时候电影圈里能起来的每一位导演,哪怕非科班出身,背后都有一位或者多位师哥贵人的帮助!
这也是为什么内地导演圈,特别是21世纪的头15年,一直被骂封闭和搞派系的原因。
什么ivs系统?
你们中间不少人应该有接触过,至少学习过相关的知识,说穿了其实就是在胶片摄影机的光学取景器上接一个分光器,然后输出一路视频信号,再连接到导演监视器上。
这样导演就可以实时看到镜头内的画面和演员的表演。
在没有这套设备之前,导演拍电影确实麻烦,那时候摄影是拍摄中唯一能看到画面的人,而且画面还没办法回放,只有摄影才能决定拍出来的素材能不能过。
导演都得第二天看到洗出来的样片,才知道昨天到底拍出了啥效果。
直到ivs系统,也就是俗称的“监视器”诞生后,导演才终于能实时看到拍摄画面(所以IVS之前的那一代导演跟之后其实是两种理念跟拍摄手法,这也是导演很少能跨代一直成功的原因,光是拍摄技术跟手法的革命就能淘汰掉一大批从业者)。
不过这玩意都诞生20来年了,进步不大。
也就够看一个构图和大致的演员表演,再细节的光比、光效、色彩都看不出来,还是得等样片洗出来才能看出真正的画面效果。
其实技术发展到现在,导演早就可以坐在片场随时回放了,监视器带录像功能,这倒是挺方便的。
然而圈内大多数的老一辈导演依然还是习惯于传统的ivs系统,这依然是现如今内娱的主流拍摄手法。
换句话说,现如今的内娱,大多还停留在上个时代的拍摄手法上面,落后了尖端技术近十年。
在09年的时候,好莱坞就已经研发出来了输出三通道10bit的1920x1080数字信号的“hd——ivs”,对比传统的ivs,这才是真的好使。
而现如今更是号称数字摄影的年代,导演在现场高清监视器上就能看到几乎完美还原的画面。
数字摄影,每个镜头是一个单独文件,基本上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正着看、倒着看都行。
有些要求高的导演,甚至能让剪辑师在拍摄现场就地剪片,拍完半小时就能看到一场戏的粗剪效果。
而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全亚洲最大的室内摄影棚,包括隔壁的绿色影棚,就是内地首个使用全数字摄影,真正能与好莱坞顶尖水平比肩的现代化专业摄影棚。
所以这里的剧组,执行导演经常会在剧组现场盯剪片,常常是总导演一句话,他这个干执行的就要熬三个大夜!
那些有钱的土豪剧组甚至还能做到现场预调色,导演在监视器上能直接看到经过一级调色后的画面效果。也就是加了滤镜的!
在这里,导演们才终于不用天天拍完戏还要洗胶卷,看样片,开讨论会。可以随时拍摄随时看到自己拍出来的东西,然后及时调整,可以在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掌控性。这也是现如今导演的门槛近一步降低,越来越多的野路子非科班出身的人转型导演越来越容易的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