蕤谷中十余年未与人对弈,或许技艺生疏了也未可知——可惜事实胜于雄辩,
我被杀得溃不成军、片甲不留、一败涂地……
虽不知十余年前娘亲棋力如何,但哪怕现在不复当年之勇,可对我而言仍旧
高山仰止。
娘亲挽袖收捡棋子,轻声安慰道:” 霄儿初学弈棋,一场败绩算不得什么,
须知勤学苦练、思行合一方能成就绝艺。” ” 嗯。” 我若有所思地颔首应声。
弈棋与武道是何等相似,二者欲成就绝艺,皆非一朝一夕之功,正如” 冰冻
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自不会就此一蹶不振,反复思虑对弈情形、技巧应对以及局
势变化,整理心得,重振旗鼓,又与娘亲重开了一局。
夏季日长,直至暮光隐现,我已和娘亲手谈了五局,却无一胜绩,直教我一
筹莫展、愁眉苦脸,而娘亲冰雕雪琢的仙容隐隐有些幸灾乐祸的笑意。
可堪安慰的是,所输子数从一百五十目减少到百目左右。
第六局眼看又是败势难回,幸得胡大嫂救场——招呼我们晚食已好,否则我
的” 功勋簿” 还要再添一笔,我连称腹中饥饿,弃子进了正堂,如同犯错心绪一
般低眉顺眼,自顾自地吃饭。
接连两日重拾基础,筋骨手眼再复灵活,再以剑式代替拳脚功夫——虽然也
只是剑术的基础动作——练了三日,才复现含章剑如指臂使之感。
这五日里,练武之后仍是抚琴对弈以作休息与陶冶。
琴谱记得很快,操弦奏曲难不倒我,学的也是名曲,如《阳春白雪》、《高
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和《梅花三弄》,可惜其中意境难以领会,
弹奏不得神韵,娘亲的赞誉远不如第一日的《凤求凰》,而后者却不让我再行弹
奏——其中何意我自是通透无疑,可惜束手无策。
对弈就惨不忍睹了,五日间我与娘亲手谈数十局,无一胜绩——虽说败果从
百子减至五十,却毫无疑问仍是一败涂地,连个难分难解的局面都未曾出现过,
只因娘亲走一步想三、五步甚至十步,而我唯有见招拆招,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
第六日,我照例将剑式练了几遍,快到未时,便即收功。
娘亲坐于案几前,白袍拂席,如昨日般招呼:” 霄儿,来,抚琴养心。” ”
娘亲,还是不了,新学的琴曲孩儿把握不到意境,还不如乱捶破鼓。” 我走近几
步,皱眉迟疑。
如此说辞,自然是希望娘亲允许我弹奏《凤求凰》,借曲抒怀,但显然不可
能瞒过娘亲,她毫不介怀地微微笑道:” 也好,那我们母子手谈几局吧。” 没成
想娘亲搬出围棋来,我一下哭丧了脸:” 娘亲,孩儿惨输数十局,都快麻木了。
” 娘亲黛眉微蹙:” 那霄儿意欲何为?” ” 孩儿想出去走走。” 此话一出,
娘亲美目微抬,樱唇吐辞:” 伸手过来。” ” 哦。” 我乖乖照做,双目紧闭,偷
偷睁开一条眼缝,只见娘亲伸出玉指,轻轻在我手心一点,一股清凉之意游遍全
身,体表的汗渍一扫而空。
而后便听见娘亲亲切嘱咐:” 早去早回。” ” 是。” 我悄悄松了口气,还以
为娘亲打算如惩戒幼时顽皮的我一般打手心。
向娘亲行礼告退之后,我便沿着屋旁的宽敞土路出行。
说实话,娘亲并非娇小可人的江南女子,反而称得上亭亭玉立,虽说较我矮
上一些,但我从未感觉到自己身材高大,正如方才娘亲席地而坐,我直直站立,
反而觉得矮了一头、甚是惶恐,盖因娘亲十余年积威甚深,我尚不能摆脱影响。
这几日相处下来,娘亲依旧如同慈母一般,毫不吝啬照拂关切,但我所想要
的关系却无法寸进,我深知按部就班无法动摇娘亲的心防,只会让她更加坚定自
己的想法。
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目前我已技穷,正当求变,因此选择外出散心,寻找变化之机。
这条路沿山体而开掘,道旁内侧有枝桠藤蔓拦路垂下,偶尔有泠泠水流、烂
漫山花。
行出数百步后,便连接到了一条差不多宽敞的路牙子,走到外侧一看,视野
开阔,如棋盘排布的田地,埂路水渠若隐若现,高低错落的土房木屋,远处拔地
而起的山脉,白云似冠而加诸于绝峰,如同穿针引线的墨绿绣针,天高云淡,令
人心胸坦荡。
虽是沿着山体弯弯绕绕、下坡而行,倒也平缓,路面镶嵌着石块沙砾,许是
车马行人皆自此来往,土壤夯实。
山间景色虽好,却不能让我驻足,悠然漫步而行,沿路而下,渐渐可以望到
田地里的青苗,水稻业已抽穗,但谷粒俱是干瘪瘪的,还未充实。
不多时,我便来到了连绵田地的一头,前方青浪泛着一股泥土与作物的芬芳,
我竟觉得十分受用。
环顾四周,田坎垒岸高低相交,坐落着数十几间房屋。
可惜我不知胡大壮夫妇住在何处,否则倒可登门拜访。
我沿着田埂小路而行,田里的青稻未至膝部,偶尔拂过我的裤管,仿佛柔弱
女子挽留不及。
将稻田分割开来的田埂、水渠仿佛四通八达的城街,除我以外,依稀可见几
人在其中穿行,光脚草履,裹着泥巴,似在观察稻苗长势、拔除稗草。
越过几丘田亩,我路过一个交汇点,视野里下一条横道上有两人并行,服装
华丽,自右而左走过田埂。
其中一人身着麒麟绯袍,戴四梁朝冠,腰盘素花带,头发花白,面目沧桑,
双眼清澈,蓄着山羊胡。
另一人杏黄僧衣,外披镶金大红袈裟,手拄金环禅杖,脖颈挂着黑亮念珠,
肥手勒着菩提串子,头顶戒疤,脑满肠肥,每走一步浑身肥肉颤颤。
一人是高官,一人是僧侣,这不足为奇,奇怪的是他们口中的话语声调。
那高官面目沧桑,老态分明,一手背腰一手抚须:” 孚咎监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
我被杀得溃不成军、片甲不留、一败涂地……
虽不知十余年前娘亲棋力如何,但哪怕现在不复当年之勇,可对我而言仍旧
高山仰止。
娘亲挽袖收捡棋子,轻声安慰道:” 霄儿初学弈棋,一场败绩算不得什么,
须知勤学苦练、思行合一方能成就绝艺。” ” 嗯。” 我若有所思地颔首应声。
弈棋与武道是何等相似,二者欲成就绝艺,皆非一朝一夕之功,正如” 冰冻
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自不会就此一蹶不振,反复思虑对弈情形、技巧应对以及局
势变化,整理心得,重振旗鼓,又与娘亲重开了一局。
夏季日长,直至暮光隐现,我已和娘亲手谈了五局,却无一胜绩,直教我一
筹莫展、愁眉苦脸,而娘亲冰雕雪琢的仙容隐隐有些幸灾乐祸的笑意。
可堪安慰的是,所输子数从一百五十目减少到百目左右。
第六局眼看又是败势难回,幸得胡大嫂救场——招呼我们晚食已好,否则我
的” 功勋簿” 还要再添一笔,我连称腹中饥饿,弃子进了正堂,如同犯错心绪一
般低眉顺眼,自顾自地吃饭。
接连两日重拾基础,筋骨手眼再复灵活,再以剑式代替拳脚功夫——虽然也
只是剑术的基础动作——练了三日,才复现含章剑如指臂使之感。
这五日里,练武之后仍是抚琴对弈以作休息与陶冶。
琴谱记得很快,操弦奏曲难不倒我,学的也是名曲,如《阳春白雪》、《高
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和《梅花三弄》,可惜其中意境难以领会,
弹奏不得神韵,娘亲的赞誉远不如第一日的《凤求凰》,而后者却不让我再行弹
奏——其中何意我自是通透无疑,可惜束手无策。
对弈就惨不忍睹了,五日间我与娘亲手谈数十局,无一胜绩——虽说败果从
百子减至五十,却毫无疑问仍是一败涂地,连个难分难解的局面都未曾出现过,
只因娘亲走一步想三、五步甚至十步,而我唯有见招拆招,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
第六日,我照例将剑式练了几遍,快到未时,便即收功。
娘亲坐于案几前,白袍拂席,如昨日般招呼:” 霄儿,来,抚琴养心。” ”
娘亲,还是不了,新学的琴曲孩儿把握不到意境,还不如乱捶破鼓。” 我走近几
步,皱眉迟疑。
如此说辞,自然是希望娘亲允许我弹奏《凤求凰》,借曲抒怀,但显然不可
能瞒过娘亲,她毫不介怀地微微笑道:” 也好,那我们母子手谈几局吧。” 没成
想娘亲搬出围棋来,我一下哭丧了脸:” 娘亲,孩儿惨输数十局,都快麻木了。
” 娘亲黛眉微蹙:” 那霄儿意欲何为?” ” 孩儿想出去走走。” 此话一出,
娘亲美目微抬,樱唇吐辞:” 伸手过来。” ” 哦。” 我乖乖照做,双目紧闭,偷
偷睁开一条眼缝,只见娘亲伸出玉指,轻轻在我手心一点,一股清凉之意游遍全
身,体表的汗渍一扫而空。
而后便听见娘亲亲切嘱咐:” 早去早回。” ” 是。” 我悄悄松了口气,还以
为娘亲打算如惩戒幼时顽皮的我一般打手心。
向娘亲行礼告退之后,我便沿着屋旁的宽敞土路出行。
说实话,娘亲并非娇小可人的江南女子,反而称得上亭亭玉立,虽说较我矮
上一些,但我从未感觉到自己身材高大,正如方才娘亲席地而坐,我直直站立,
反而觉得矮了一头、甚是惶恐,盖因娘亲十余年积威甚深,我尚不能摆脱影响。
这几日相处下来,娘亲依旧如同慈母一般,毫不吝啬照拂关切,但我所想要
的关系却无法寸进,我深知按部就班无法动摇娘亲的心防,只会让她更加坚定自
己的想法。
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目前我已技穷,正当求变,因此选择外出散心,寻找变化之机。
这条路沿山体而开掘,道旁内侧有枝桠藤蔓拦路垂下,偶尔有泠泠水流、烂
漫山花。
行出数百步后,便连接到了一条差不多宽敞的路牙子,走到外侧一看,视野
开阔,如棋盘排布的田地,埂路水渠若隐若现,高低错落的土房木屋,远处拔地
而起的山脉,白云似冠而加诸于绝峰,如同穿针引线的墨绿绣针,天高云淡,令
人心胸坦荡。
虽是沿着山体弯弯绕绕、下坡而行,倒也平缓,路面镶嵌着石块沙砾,许是
车马行人皆自此来往,土壤夯实。
山间景色虽好,却不能让我驻足,悠然漫步而行,沿路而下,渐渐可以望到
田地里的青苗,水稻业已抽穗,但谷粒俱是干瘪瘪的,还未充实。
不多时,我便来到了连绵田地的一头,前方青浪泛着一股泥土与作物的芬芳,
我竟觉得十分受用。
环顾四周,田坎垒岸高低相交,坐落着数十几间房屋。
可惜我不知胡大壮夫妇住在何处,否则倒可登门拜访。
我沿着田埂小路而行,田里的青稻未至膝部,偶尔拂过我的裤管,仿佛柔弱
女子挽留不及。
将稻田分割开来的田埂、水渠仿佛四通八达的城街,除我以外,依稀可见几
人在其中穿行,光脚草履,裹着泥巴,似在观察稻苗长势、拔除稗草。
越过几丘田亩,我路过一个交汇点,视野里下一条横道上有两人并行,服装
华丽,自右而左走过田埂。
其中一人身着麒麟绯袍,戴四梁朝冠,腰盘素花带,头发花白,面目沧桑,
双眼清澈,蓄着山羊胡。
另一人杏黄僧衣,外披镶金大红袈裟,手拄金环禅杖,脖颈挂着黑亮念珠,
肥手勒着菩提串子,头顶戒疤,脑满肠肥,每走一步浑身肥肉颤颤。
一人是高官,一人是僧侣,这不足为奇,奇怪的是他们口中的话语声调。
那高官面目沧桑,老态分明,一手背腰一手抚须:” 孚咎监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